发布时间:2011-3-1 20:09:06 作者:张磊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5075 【字体:
大 中 小】
甲鱼混养技术详细介绍! 今天本文就通过三个方面详细讲解甲鱼混养技术!这三个方面分别是:
一、甲鱼和鱼混养在一池!二、甲鱼池中适宜混养什么鱼!放养比例、密度和规格是多少!三、甲鱼和鱼混养应注意些什么!
一、甲鱼和鱼混养在一池
甲鱼是以底栖生活为主的水生动物。如池塘单养甲鱼,大部分水域空间都给浪费了,因此,应在甲鱼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鱼类
水鱼。
但按传统的养鱼经验,总认为甲鱼和鱼是不能同池养殖的,甲鱼会咬死鱼的,鱼池中的甲鱼往往被当作改害而清除。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,甲鱼和鱼混养是完全可以的,并能相互促进。混养有如下好处:
(1)充分利用水体。混养池与单养鱼类和单养甲鱼的对照池相比,经济效益大大提高。
(2)甲鱼对水体有增氧作用。甲鱼是用肺呼吸的,必须经常浮到水面进行呼吸,这种水面和水底间的往返运动,增强了上下水层的垂直循环,使表层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过饱和溶氧扩展到底层,减少了逸出,弥补了深水中氧的不足,有利于鱼类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。
(3)净化水质。甲鱼在水底活动,能加速池底淤泥中有 机物的分解,使水质变肥,既起到降低有机物耗氧和缓解水质变化的作用,又有利于食浮游生物鱼类的生长。
(4)提高了饲料利用率。养甲鱼的过程中,大量有机废弃物如残饵和粪便沉入水底,会污染水质。混养鱼以后,鱼类不仅可直接摄食残饵和粪便,有机物的生长培肥了水质,使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大量繁殖,也间接为鱼类和甲鱼提供了大量生物性饵料。
(5)减少鱼病的发生。甲鱼的游动速度很慢,只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,防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,减少了鱼发病的机会。
二、甲鱼池中适宜混养什么鱼!放养比例、密度和规格是多少?
食浮游生物性鱼类、杂食性鱼类、草食性鱼类都可同甲鱼混养。如鲢、鳙、大阪鲫等可充分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;鲤鱼、鲫鱼、罗非鱼等可利用残饵、甲鱼粪便和有机碎屑;草鱼、鳊鱼可食池中水生杂草。混养池中不宜养殖青鱼,因为青鱼吞食螺蛳,和
甲鱼争食。
混养池以培育成鱼和大规格鱼种为宜。
野生甲鱼如
甲鱼苗池中可放养5厘米左右的小规格鱼种,培育成大规格鱼种;成甲鱼池和亲甲鱼池放养15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,培养成商品鱼。鱼类的主养品种和搭配品种依池塘具体情况而定。如以鲢鱼为主,搭配比例为:鲢鱼占50~60%,草、鲤鱼占20%,鳙鱼占10~15%,鲤、鲫鱼占5~10%,合计每亩放养900余尾。如放养的鲢、鳙鱼规格为13~20厘米,草、鲤鱼为10~13厘米,经养殖一年,鲢鱼尾重可达650克左右,鳙鱼尾重可达800克左右,而草鱼尾重可达1300克左右。
三、甲鱼和鱼混养应注意些什么
(1)改造池塘。如把鱼池改造成混养池;应建造防逃设施,以及食台、休息场和产卵场等甲鱼养殖池的必要设备。如在建造甲鱼池时考虑要混养家鱼,池应造得深些,因为养鱼时宜保持1.5~2.5米的水位,稚甲鱼池水浅、池小,不宜混养家鱼。
(2)合理投饲。在混养池中,重点是甲鱼,投饲也以甲鱼需要为主。甲鱼的代谢物能肥水,繁殖大量浮游生物,以满足鲢、鳙鱼需要。但由于鱼种数量多,还需针对养殖鱼品种,增投一部分饲料(包括草鱼所需的青草)。在放养前施足基肥,并根据水质追施少量化肥和有机肥,以保证各种家鱼有充足的饲料。
(3)加强管理。混养池的溶氧量高,水质稳定,但在气温、气压发生急剧变化时,池水上下对流,底层浊水上翻,池水溶氧量下降,甲鱼会感到不适而减少活动,鱼类会发生浮头,甚至死亡。因此,在气候异常的情况下,尤其是在闷热天气,需及时注入新水或使用增氧机。此外,根据甲鱼特性,周围环境需安静,尤其要减少拉网次数。
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讲解我想大家以经涨握了甲鱼混养技术了吧!希望对大家
甲鱼养殖起到用处!